充氣膜一般應用在哪?充氣膜結構是輕型空間結構的一個重要分支,除豐富多彩的造型外,還有優(yōu)異的建筑特性、結構特性、和適宜的經(jīng)濟型,因此膜結構的誕生,就迅速在世界各地發(fā)展起來。而膜結構建筑主要分為張拉膜結構、骨架膜結構、充氣膜結構、索桁架膜結構、張拉整體與索穹頂膜結構。
充氣膜結構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結構,與傳統(tǒng)空間結構建筑不一樣的是,它通過風機向結構內(nèi)部鼓風送氣,使膜結構內(nèi)外保持一定的壓力差,以保證膜結構體系的剛度,維持所設計的形狀。
1917年,英國W.Lanchester 發(fā)明了一種充氣膜結構作為右外醫(yī)院建筑屋面,這是一種安裝便捷、造價經(jīng)濟的屋面體系,但是他本人并未建成。
1946年,英國人Walter Bird建成第個現(xiàn)代充氣膜結構,多普勒雷達穹頂(Doppler Radome),直徑15m,矢高18.3m,采用以玻璃纖維為基布氯丁二烯橡膠為圖層的膜材。
1950~1970年間,相機在美國、德國等地建造了大量類似穹頂,更大直徑達到60m。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你(EXPO’70)為膜結構發(fā)展提供了契機。因日本多地震,且展館多位于軟土低級,因此,展館宜采用輕結構體系。由David Geiger完成結構設計的美國館,很好的次建成了大跨低輪廓充氣膜結構,平面為139m×78m的橢圓。
1972年~1984年,由David Geiger設計,Birdair公司在美國建成銀色穹頂(Silver Dome,220m×159m)等7座巨大型充氣膜結構,但多數(shù)膜結構被證明大跨度的膜結構難以有效抵抗惡劣氣候條件。
1988年,日本建成東京穹頂(Toyko Dome)。雖然充氣膜結構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臺階,但之后世界各地再也沒有建造過巨大型充氣膜結構建筑。
充氣膜結構做一種新型的空間建筑,具有傳統(tǒng)建筑無法比擬的優(yōu)勢。特別對于需要大面積大空間的作業(yè)廠區(qū),它比任何建筑更具有優(yōu)勢,因此它可廣泛應用在需要大跨度作業(yè)空間。 因此它可應用于大面積作業(yè)車間、倉庫、體育場館、展覽館等。